20090120

我們的十九號房可能在Room18中創造嗎?


文/胡朝聖


乍看之下,「 ROOM19」像是個從夜店概念延伸而來的浪漫展覽,空間內有著夜生活慣常的目眩神迷與波西迷亞式的黑暗情調,在遙遠的(相較於夜店聚集的台北東區,「 ROOM19」的邊陲倒也突顯了藝術家在主流社會上的某種位置)關渡訴說著一群人的生活寫真。

在策展人吳達坤刻意營造的娛樂氛圍下,「 ROOM19」讓關渡美術館呈現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空間精神,輕盈並帶有神祕特質,遊梭其中,不太像是看展覽,倒像是在夜店裡的真實感受,讓進入的人將觀看當成正當理由,進行偷窺,堂而皇之的闖入這十九間的私密套房、空寂的居屋;儘管看似歡娛熱鬧,美術館具大的空間裡卻散發著異樣的虛無與空蕩,此時展覽的氣氛在眼前更顯得孤寂,霓虹閃爍或杯觥交錯都成了一種幻象,如夜空中的星球那般遙遠,十九個房間有著十九個故事,卻都孤單。

「 ROOM19」展覽之源初概念來自於2007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知名作家朵麗絲.萊辛( Doris Lessing)的短篇小說「到十九號房」(to Room19),內容描述一名因結婚而步入家庭的職業婦女,在婚後的十多年間,孜孜矻矻於相夫教子,卻不知人生目標為何而逐漸喪失自我,最後選擇遁逃到旅館內19號房孤獨療傷,後來丈夫外遇的事件曝光,卻進一步加速了婦女逃離僅有的小天地而步入自殺以終結人生;策展人說:「萊辛的Room19是一個幽暗、孤獨甚且是逃避的空間,然而諷刺且巧合地,在現下的臺北,有一間名為Room18的人氣夜店,裡頭五光十色、笙歌達旦。相較於萊辛上世紀50年代的保守氛圍,現下的我們似乎多了更多選擇。而本展覽的主軸切入,即是談論:『在當代社會價值下,我們有幾間ROOM19?』」。

所以,一切就從房間開始;吳達坤在空間與氛圍的營造上,企圖從上述文學作品與夜生活兩種緣由做連結,藉由不同的時空差異,提出現代人在當代環境中所面臨的人生議題。儘管「到十九號房」(to Room19)和Room18與展覽「 ROOM19」概念之間的關連看來有些牽強,比方說十九號房跟十九間房間的關係為何?事實上小說裡的房間數應該是多過於此數目;而台北最火紅的夜店Room18與其娛樂文化跟二十以及二十一世紀的存在主義議題又有為何會搭上線?但這樣看似無關的串連卻也創造了展覽本身的獨特質感,觀者像是進入到一個已被設計好的生命迷宮裡,在漆黑的十九間套房內,藉由看著他人的故事,找尋自己生命的房間。

從展場大多以新媒體藝術作為主軸的策劃概念下,可以想像策展人如何呼應夜店的歡樂、視覺聲光與互動氛圍,讓「 ROOM19」本身看來更像是夜生活的翻版,美術館空間經歷了奇妙的變身,甚至化身成為具有藝術特質的夜店,藝術圈的Room18,邀請的藝術家中確實有為數不少的作品環繞在夜生活的情境之中:凱比鳥+YEN的【Dance Floor】以空間裝置、音樂、影像記錄現代年輕人夜晚的生活方式,呈現了特定族群的面貌,然而看似前衛的流浪生活,卻以被納入經典藝術形式的裝置方式再現,保守了些;王婉瑜【Wednesday Party】側拍都會男女在酒吧裡的眾生百態,少了一般人對於夜生活的負面刻版印象,反而有種朋友夜裡相互取暖與把酒言歡的溫馨感;同樣描繪夜店的情景,李小鏡的【叢林】則強烈表現出夜晚的慾望橫流,男女在慾望的叢林裡,化身為各種毒蛇猛獸,向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進行獵食;儘管最初在夜店拍攝作品的陳永賢不討論夜生活,但作品在本展中卻發展出一種奇特的人間慾望;FBI LAB以及許素朱等藝術團體的【靈幻跳影】、【模因基流】以酒吧裡的空間裝置作為發想,展出兩件互動作品,遊戲性質頗高,但卻有種與其他作品議題與內容格格不入之感,反倒是像展覽中的道具。這些件作品在空間中的配置,瞬時將觀眾拉到夜生活的情境,以一種虛擬實境的方式,讓夜店再現於美術館之中,對於觀眾來說可謂是有趣的身體經驗,在美術館中看到夜晚的人生百態。

或許是為了遷就房間的概念和夜生活的緣故,策展人在部分作品的挑選與配置上,陷入了著重於空間與夜晚氛圍的對應思考,展覽題目原本可以針對特定,如慾望、墮落、幻想、權力、歡樂等的議題論述;或者也可以藉由作品去營造特定的議題氛圍,這樣可能更容易聚焦;也或者明確的說,專注於討論當代夜店文化不失為一個方向,可偏偏又不是,展覽本身卻一直使人不自主的從夜店的角度對號入座,而更大的方向指向陳志建與賴佩瑜媒體世界下的都市景觀、黃世傑超現實的有機生物世界、PTB黑夜裡的窺視雙眼與變裝下的身分滿足,再到田中功起與劉瀚之失眠的獨居眠床等,都將人拉到某種奇特的空間與時代氛圍裡,更不只是夜店文化所能延伸出來的。若再以更精確的作品挑選與空間配置出發,相信作品彼此之間會更有張力,並可凸顯出更為明確的深刻議題,雖然策展人強調這與夜店的關係真的只是純屬巧合。

「 ROOM19」從一個討論存在主義的概念出發,卻以夜店的形式發展成十九個房間的故事,在冷靜空蕩(非指觀賞人潮多寡而產生的感覺,意指展品之間以冷靜疏離的方式被配置而產生的整體空間感)的展場中,瀰漫著當代環境與都市人在忙碌的白天生活之外的黑夜景觀與另類心理風貌,正如策展論述所提及「『ROOM19』它所提供的身體經驗跟實踐場域在某程度下可以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感官、行為與生活方式,雙重意涵上緊扣環繞在一個龐大到溢滿的主軸—「生活的虛無與面臨無聊社會道德壓迫之創造與自我價值追尋」」。而我們的十九號房在哪裡呢?它或許還真的有可能在Room18中發現或被創造,而夜,確實有太多的空缺值得我們去挖掘!

20090111

Room 01 ) AKIBO ●Taipei
























▲LuLubo

數位動畫/Digital Animation, 2007

我的Lulubo一開始就是一位舞者。
創作Lulubo時我聽的都是電子音樂,跟著迷幻穩定的節奏在動畫裡跳著Trance的舞步。這個作品Lulubo在一個人舞台上獨舞,在聚光燈下跳著熟練活潑的舞碼。
在輕盈愉快的舞步背後,暗喻著環境黑暗的壓抑和無止境的掙脫。

動作擷取舞者:吳義芳

My Lulubo is a dancer right from the beginning.
While creating Lulubo, I was listening to techno with steady psychedelic tempos, and
Lulubo was dancing in the animation. In this work, Lulubo dances alone on the stage. Under the spotlight, it dances skillfully and lively.
Aside from a joyful dance, it metaphors a depression of darkness and a limitless struggle.

Dance motion capturer: Wu, Yi-Fang

20090110

破報---勁拍入山中‧觥醐間竊歡愉─吳達坤及他的《Room 19》展覽

















文/陳韋綸
圖/ 關美館展場-PTB-Peeping Tommy boy(關美館提供)

在當代藝術中談論夜生活文化絕非激進或前衛,起碼當吳達坤─去年末於關渡美術館開跑之《Room 19》之策展人─解釋展覽名稱何以刻意與台北知名夜店連結,以及夜生活、藥物文化如何遭污名化時,記者僅僅認為單憑過去一年內藝術介入社會不斷被強調、形式美學式微於論述生產,以及雙年展把觸角伸入全球化相關政治議題時,以此展覽做為08年結尾恰好給極其嚴肅的觀眾們一個喘息空間;如吳達坤所言:「改變一下思維!一天有24小時,切割開白天,我們還有一大半的夜生活要過!因此我們需要一個更具創造力的心態。」

做為非常廟股東之一,吳達坤不諱言此次展覽作為策展人,或多或少扮演著救火員的角色,表示館方當時本來想要辦一個以網路科技為命題的展覽,到最後困於經費找上了他:「那時候丟給我的主題就是夜生活,一方面認為這是我擅長的;然而在我認知內,如果只就命題做普查式的作品蒐集,不足以構成展覽深度。」吳達坤說在兩個月的匆忙之內,同事提及0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暨女性主義者多麗斯‧萊辛(Doris Lessing)七零年代的短篇小說〈To Room 19〉,描述旅館內穢暗的房間做為女主角情緒發洩的出口,正好給他一個切入點;館內從一號到十九號的每個房間,就是創作者的情緒出口,藝術家在空間內談論對於私密的、身體的、夜間文化的觀察。「但是與小說結局不同,我希望展覽是歡樂的。」吳達坤提及,我們仍處於一個學院的、刻板的藝術圈,只要作品進入美術館,就等於走入歷史的墳墓。「而這次展覽看來歡愉,但每個創作者仍有嚴肅課題在裡面。」

此次展覽陣容最令人期盼的便是,九零年代數位影像科技先驅李小鏡零六年的作品《叢林》,「如果沒有他的作品整個展覽就會少掉很大一塊;這件作品標誌創作者跨越直接描述人在夜店生活的狀態,描繪人在都市叢林內那種人際互動中的狀態。」吳達坤在兩個月以內不斷溝通,才獲得李小鏡的首肯。而李民中為林強《娛樂世界》專輯創作的封面,在他眼中則象徵華人電子音樂發展的突破點,因此被拉入展覽之中。

幾位年輕藝術家或團隊的創作則偏向概念性作品,例如本名黃博志的PTB(Peeping Tom Boy)於現場陳列各式裝有針孔攝影機的物件,並於播放的影片中扮演偷窺/被偷窺者,「他也有一個網站,不知道的人都以為是偷窺狂的部落格。」吳達坤表示。另一組近來於北藝大山腳下成立展覽空間的八人創作團隊乒乓的作品《建造你自己的酒宴》,乍看如同台北雙年展的Free Beer,實則更進一步邀請觀眾釀造啤酒,探究作品介入現實情境的可能性。

剛從倫敦回台的曹晏豪以及樂團凱比鳥之作品《Dance Floor》,大剌剌地在空間內擺放五彩霓虹燈,角落的喇叭內傳出凱比鳥的重拍歌曲,營造艷光四射、燈紅酒綠的場域,貼心在地板上鋪上棉被與枕頭,觀眾可以手舞足蹈,或偷偷地在布幕後這麼地跳起舞來。圍繞於霓虹燈之外的,則是曹晏豪的影像拼貼,其中還包括一張他小堂弟的照片:「他臉看起來很no、眼珠黑黑的,我想到的是沉浸在毒品的狀態。我在國外的許多地方看到吉普賽孩子們很自在又很習慣,只是看你在做什麼。」他表示作品是自己對於幾年以來夜生活的探索:「對我來說,夜生活的一種流浪狀態,其實是持續的常態,是一種家的感覺。」他比了比用垃圾袋綑成的十字架:「但是對於夜生活的信仰,是不是就像垃圾一樣容易消失?」

開幕當晚在林強技癢二度於關渡美術館頂樓打碟中做結:在一陣忙碌之後吳坤達於閉館後的大門口對記者透露自己向來並不喜歡今年台北雙年展那樣嚴肅的議題討論,同時驚訝開幕當日會有那麼多人進入關渡「山中」美術館。觀察穿梭館內年輕人們觥醐交錯,相對吳達坤於展覽命題中提及歡愉是否具有政治意涵、舞池是否是政治實踐場域,今日青年或許更關注五光十色下、以身體直接理解的歡樂本質。

20090107

ROOM19 乒乓藝術家製酒過程

Room19開幕嘍!!



夜店風景、party元素擺置在潔白亮麗的美術館會產生怎樣的奇幻異境?
12/19甫在關渡美術館開幕的新展---[ROOM19]----19位當代藝術家讓你有耳目一新的美術館參觀經驗。
本展包含當代藝術家李民中、李小鏡的巨幅畫作,陳志建、邱昭財的作品,
更特地邀請來自東京的藝術家田中功起、韓國首爾的藝術家李守連、补柄來帶來他們的創作心血。
開幕party當晚,有格蘭菲迪贊助的單一純麥威士忌,備受國際肯定的音樂人林強、李俊、氣象人帶來音樂表演,在關渡平原夜景的襯托下給予來賓直呼過癮的視覺觀感。


What About 【Room19】


[李民中]的巨幅油畫---▲我散步,走啊、走啊、…然後…碰!碰!碰!碰!碰!碰!碰!…真過癮 ,色彩飽和,充滿蜥蜴 眼睛 貓咪,宛如瘋狂嬉戲的魔幻場域。
[李小鏡]的▲叢林,人人換上野獸臉孔,暗喻族群在沉迷於大都會叢林中所顯露的野性。
[賴珮瑜]用▲Neon City貼滿2樓咖啡廳落地窗,作品上夜景與城市浮現,頓時時空錯置,讓觀者彷彿身處繁華城市的酒吧。咖啡廳的桌面上與咖啡杯佈滿跳來跳去的神祕光影及微生物,
[FBI Lab]▲靈幻跳影嘗試跟觀者玩遊戲,咖啡杯在手中是有生命的玩具。
2樓咖啡廳空間在▲靈幻跳影▲Neon City的換裝下,蛻變為濃厚時尚藝術感的LOUNGE BAR展場。
能否想像家裡的傢具可隨心裏喜好選擇色彩?
站在[劉士達]的▲模因基流作品旁,只需用手把IBOX搖一搖,搖出紅色椅子便會從純白變成紅光。

釀酒,在ROOM19裡變成傳遞歡愉與探討社會意義的藝術作品,[乒乓] ▲建造你自己的酒宴,在展場擺置桃紅色的大酒櫃及釀酒器具,用精心私釀的酒召集人群一同和乒乓同樂,(口味很多,好喝) 。
▲ 移動的瞬間,錄像裏呈現冰塊與冰塊不斷撞擊,質感細膩,是韓國藝術家[李守連]呈現"瞬間"這個抽象意念。
ROOM19是科技的,前衛的,魔幻的,充滿想像的,每個作品都意圖挑逗觀者的感觀細胞。